“金声玉振·袁莎筝与诗古筝音乐会”圆满落幕
2018-12-04
2018年11月17日,由中国古筝网、玉振古筝、御雅艺库联合主办“金声玉振·袁莎筝与诗古筝音乐会”,在南京保利大剧院盛大开启,在“筝与诗”交相辉映的深远画境与诗意中,袁莎老师携手筝乐团以及优秀同台老师与筝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呈现了一场美妙磅礴的中国音乐文化盛宴。

“筝与诗”音乐会将以中国古筝音乐的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并结合中国古典诗词,与大家共同领略中国文化的深远意境。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两千多年来,创作了浩如烟海的诗歌作品。希望今晚能以这样一种敦厚而诗意的艺术形式,来展现中国古筝艺术的这份传承与发展之美。(节选自袁莎当晚音乐会讲稿)


先秦 || 古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距今已经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文献上的最早的记载,是《史记》中李斯的《谏逐客书》。

 “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高山流水》是一首绘景写意的作品,它传递着“人生在世,知音可贵”的精神境界。

《高山流水》与《长相思》将连缀演奏,悠悠琴音中,寄托着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这绵延千年的无尽相思……(节选自袁莎当晚音乐会讲稿)




唐代 || 古筝艺术发展至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无论是在制作工艺上还是在演奏的技艺上,都达到巔峰,并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形成现在的日本筝、朝鲜伽倻琴以及越南筝。

唐诗,是中国文化最为瑰丽的风景,伟大诗人李白、苏轼都以绚烂而诗意的篇章致敬。其中,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孤篇压全唐,催生了大唐诗歌的辉煌,筑就了这个诗乐之国的不朽。这曲《春江花月夜》,在美国的巡演中,融入了大提琴、小提琴与钢琴等西洋乐元素,并采用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的主题。将《自新大陆》中的思乡情怀与《春江花月夜》中的月色与思念融为一体,让我们静静地感受这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节选自袁莎当晚音乐会讲稿)




在唐代,东西方文化交流可以说空前繁荣。丝绸之路上,经济文化、音乐艺术相互交流融合。乐曲《大漠行》,取材自阿拉伯的音乐元素,曲调和中国传统音调是大相径庭的,极具异域风情,古筝和阿拉伯鼓的结合,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和中国丝路音乐的结合,传递出跌宕起伏、大气磅礴的丝路精神。(节选自袁莎当晚音乐会讲稿)


宋代 || 古筝同样在宫廷与民间广为盛行。而宋词,是中国文化的又一巅峰。苏轼、陆游等词人,以宋词的雅致,彰显着文人、士大夫生活美学的诗意。《满江红》是宋代非常著名的词作,它是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岳飞的一首爱国诗词名篇,饱含着激励我们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一种精神力量,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社会影响。(节选自袁莎当晚音乐会讲稿)



清代 || 古筝艺术发展至明清以来,除了宫廷雅乐外,也开始广泛用于民间器乐与地方曲艺中,以口传心授的流传方式,逐渐在南北各地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地域流派,又在清末民初走向没落,之后随民间交流的加强,通过几代筝人的努力,开始逐渐地形成现在古筝的学术领域的五大传统流派,通过四首极具代表性的乐曲片段来展示古筝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独特魅力。(节选自袁莎当晚音乐会讲稿)


清代 ||《如是》,描绘的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歌妓才女、诗人柳如是。那么柳如是的文学与艺术才华,被称为当时的“秦淮八艳”之首。其诗词书画极富盛名。后人评价柳如是的传奇爱情与艺术才华为“富山水之诗意,抵心悟之境界”。(节选自袁莎当晚音乐会讲稿)



当代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拯救发展民族器乐,实现了古筝的全面复兴,受到了西洋乐创作理念与演奏技巧的影响,已发展为一件极其专业化、具有极高技巧难度与超强表现力的乐器。《剑令》,其复杂的演奏技巧以及创新丰富的表现手法,是古筝艺术发展至今日一种多元化的表达,同时,也展现了古筝这件乐器的无限的可能性与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年轻一代古筝演奏者,当秉持传承与发展的理念,在坚守古筝深沉敦厚的气质精神基础上,探索创新与发展。并且始终牢记,用琴声来传递爱与美,使人心向真、向善、向美,这才是音乐艺术最终的意义与价值!(节选自袁莎当晚音乐会讲稿)


古筝艺术美学之集大成者 || 《出水莲》——中国古筝美学诗意之集大成者。其古雅出尘的气质,是我们中国文化意境中最为自然的诠释。莲花在《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中,是诗人笔下最富意味的极致之美,筝、诗、莲之大美,交相辉映在唐诗宋词的画意里,后载于我国文化的美丽山水中……


传承与发展 || 古筝艺术厚积薄发,历史荡尽万千人杰,尽在筝乐。人生代代无穷已,跨越千年时光,古筝在岁月的砥砺中延绵发展,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一曲《浏阳河》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节选自袁莎当晚音乐会讲稿)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今晚的最后,以一曲天人合一的《渔舟唱晚》,向传统致敬!向经典致敬!向我们伟大的祖国致敬!(节选自袁莎当晚音乐会讲稿)



一曲曲扣人心弦的筝乐,

一首首百转柔肠的诗歌,

都化作沁人心脾的甘露,

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又荡涤了我们的心灵。

给我们的心内留下的诗的韵律、乐的灵动,

会永留我们的心灵深处,

滋养我们,无论何时再见,

我们都能记起这一份感动。